Monday, July 15, 2002

運河邊


Gate 32 of Erie Canal  Posted by Hello

週末的傍晚,我跑去運河邊。伊利運河(Erie Canal)由西北而東南跨過紐約上州,從水牛城(Buffalo)流經這個城市,再經過雪城(Syracuse)北側,最後到了首府亞伯尼 (Albany)附近連結哈得孫河(Hudson River),南下可直達紐約。所以在那個鐵路未架設、公路未開通的年頭,伊利運河成為溝通東岸的港埠到大湖區的血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當年看到江水滔滔,感嘆時光飛逝而去、日夜不停。這在尼加拉瀑布這種大川大水浩浩蕩蕩的奔騰場面,特別容易感受,但是在今日水流和緩的伊利運河畔,又是不一樣的光景--至少羅城附近這一段是如此。運河兩邊都是夾岸的綠樹,河水安靜流動,野鴨悠遊其間。水流的和緩,或許是因為運河地勢的高低落差被一道道閘門分隔。如果船隻要逆流而上往西行,駛到閘口邊時就像書上看到的那樣,開進兩道閘門之間、關後方閘門、進水等水位上升、開前方閘門、說拜拜繼續向前行。直到今天,運河上船隻仍用這樣的方式往來,不過遇上好幾次都是小遊艇,船上人戴著太陽眼鏡穿著短褲向旁人揮手招呼,悠閒自在,難以想見往日運貨交通的匆忙。

運河的第三十二號閘門在羅城南郊,管制站設了一個小公園。閘門旁有觀景台,可以讓人觀看船隻怎麼通行。傍晚日頭不再炎熱,運河裡沒船,河面只有水鴨樹蔭與天光雲影。不知不覺天際由藍轉黃再變橙色,然後一下子就暗了下來,原來已經要九點了。

運河的水雖然緩緩地、慢慢地流著,但確實是一點一滴不停地走著。就算人們不察覺,逝者如斯,還是不舍晝夜。

Thursday, July 04, 2002

「小」戲院


The Little Theatres Posted by Hello

羅城有一家「小」戲院--是顧名思義的小戲院,名字就叫做The Little Theatres。看到它戲院這個字的拼法,字尾是用英國人慣用的 -tre 而非美國人一般使用的 -ter,就顯得不同流俗有個性。

有 個性的小戲院不放小電影,而是放映小眾觀看的外國與獨立製片。小戲院有宮崎峻的《魔法公主》,有楊德昌的《一一》,有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有王小帥的 《十七歲的單車》。當玉嬌龍還未公開招搖打遍江湖好手前,已經先與李慕白藏臥在小戲院裡比畫過招了。所以想看《愛蜜莉》(Amelie)的奇趣把戲或是 《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的變態壓抑,想看《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幽默與冷酷終局或是《美麗天堂》(Promises)的希望與無奈現實,小戲院都有,也只有小戲院才有。

相對於其他影城的觀眾,到The Little看電影的小眾年紀都不小。就算是有減 價優惠的周日student night晚場,緩步走進來的銀髮觀眾還是多於青春年少。我去了幾次,印象中只有Audrey Tautou有魅力吸引大批年輕人前來,這跟台北的絕色或是真善美大不相同。小戲院裡自己有家小飯館,邀請音樂團體駐唱,爵士或藍調;小飯館附還有小藝 廊,展出攝影與繪畫。

就這樣,位在downtown藝文區的小戲院,守著小小的niche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