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5, 2009

秘密會社


在校園附近的市街上,散見幾棟「貌似墓陵」("tomb-like") 的建築。這些建物有著高大的牆面,窗戶既小又少或甚至沒有,有的還用圍籬草地與四週環境隔開,而且平日大門緊閉,乏人出入。稍加留意的人或許會覺得這些地方神秘兮兮,但更多人可能因這樣的刻意低調而無知無覺,最後視而不見、習以為常。

這些建築,就是 secret society 的會所。


這些秘密會館終年大門深鎖,看不到有人活動。我的唯一例外是去年夏天畢業典禮那週的某一晚。記得當時已是午夜過後,街上人車稀少,我路經一個這種秘密會社,正遇上好似派對結束後散場。男生身著黑西裝白襯衫掛領結,女士則穿著晚宴小禮服,三兩成群從神秘建築中走出來,跟著家長親友,坐上轎車離開。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 George W. Bush 與 John Kerry 因同為骷髏會 Skull and Bones 的兄弟而平添一段八卦花絮。電影《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 對這個秘密會社有更多戲劇性的描述,像是如何出類拔萃,有著怎樣家世背景的優秀菁英才得以被挑選入會,入會的儀式是如何瘋狂,內部人際關係網路又是如何緊密複雜……。但事實如何,我們永遠無法確知。校園與市區導覽經過這些會所時,解說員總告訴遊客:雖然大家對秘密會社的活動充滿想像,但是「聽說」他們每週晚間的定期聚會,就是聚在一起吃飯或聽演講。關上門窗讓外人無法窺探,又約束不得對外透露實際細節,只是增加神秘感。

想當然爾,這樣有歷史悠久的學校,總免不了傳奇故事;而百中選一跨入名校門檻的學子裡,也還是能區分出菁英階級中的更菁英,掛上異於凡俗的標記。當築起高牆關上門,外人請止步,不管是憂國憂民的清談還是吃喝玩樂的放肆,只有自己人才能分享密室裡的秘密。劃分出了我們與他們,這群挑揀出的特殊小眾,就有著專屬的身分與認同,彼此要緊密相繫,互相拉拔提攜。


從校內刊物的言論意見,到人們對彼此的品評褒貶中,就發現卓越超群,成為引領風騷的上層領袖,是此間人們的自許與追求的價值。階級身段的存在是事實,就無須強求什麼平等齊頭,也不用心理不平衡。反正要不靠著血統庇祐裙帶關係,要不靠著努力不懈力爭上游,大家的目標都一樣,就是以站到社會金字塔頂端為榮。不必吹噓哄騙張揚浮誇,也無須矯情扭捏惺惺作態。要能夠成為最好的,能怎樣該怎樣就怎樣。所以不管從事教學研究或公關游說,財大氣粗的、野心勃勃的、積極進取的、才華洋溢的、鴨子划水的....等等形形色色的態度與作為,通通都有了理直氣壯的正當性。這種態度讓人咋舌。或許這就是學校能有今天這個局面的因素。

不過,真是如此嗎?坦白說,我既不是此地血統純正的常春籐學生,也不是培養孕育天之驕子的講師教員。所謂的精神榮耀與身段氣質到底如何養成的,怎能真正體會呢?就像在那堵高牆厚門之內的秘密會社,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其實只能是外人的揣想;而我真切的親身經驗,不過是在深夜十字路口等紅燈的片刻,驚鴻一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