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誕快樂──Merry Christmas!這句英文大家從小就說到大。但是如果有人在美國,一定會對另一句賀詞也同等熟悉,甚至更熟悉:Happy Holiday。甚至很多大賣場(像Wal-Mart,Target,BestBuy等等),有的兩者並用,有的就多用後者。
這有什麼區別嗎?有的。Christmas是個宗教節日,是只有天主教基督教傳統的人士才過的節日,對於猶太人,對於穆斯林回教徒,對於美國原住民與其他亞洲非洲非基督教區域國家的後裔,對於其他宗教信徒,祝他們Merry Christmas不僅缺乏意義,而且有些比較敏感激進非基督徒覺得是種思想強迫。所以基於政治正確,這幾年就愈來愈多人用Happy Holiday這個中性的賀詞,順便一并從Thanksgiving用到NewYear,好用又省事。
這兩年也有些保守教會開始對這樣的趨勢感到惶恐而反彈,投書到媒體以及發起簽名抗議,認為商家們基於政治正確性的考量而剝奪了他們過節的基督教傳統意義,讓"Christmas spirit"消失了,要求不可以故意不使用Merry Christmas。
我一直到去年底讀到新聞,才開始注意到此事。原來在美國,過不過耶誕節,該怎麼問候慶賀,竟然還有這些內涵爭議與節日政治存在。那台灣,莫名奇妙地要跟人家一起大張旗鼓過耶誕節,才顯得不落人後,迎合潮流。美國人也沒有人人如此啊!如果脫去商業化的外皮,到底台灣人在慶祝什麼呢?而且聽說近來台灣人──或說台北人──不僅歡欣慶耶誕,還有自傲可比時代廣場規模的新年倒數跨年,還有復活節畫彩蛋,還有萬聖節開化裝舞會,以及感恩節吃火雞餐?這不是很諷刺嗎?
其實如果如同情人節(西洋的,白色的,以及被硬冠上「中國情人節」這樣稱號的傳統七夕),只是單純的商業化所掀起的時髦波潮就還只是一回事,反正找名目賺錢,創造商機以繁榮經濟,大家跟著有理由玩一玩,開心就好。就怕在台灣的人們(或是我覺得症狀特別嚴重的台北人),把全盤模仿某些自以為是的西洋風俗,當作是高尚的、進步的、有世界觀的表徵而感到自傲,何嘗不是一心一意要登上國際舞台,深怕什麼鎖國被邊緣化,擔心不能與世界接軌的台灣人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