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6, 2008

小鎮與夏日節慶之二:趕集


夏日近尾聲。康州各地小村鎮都有市集活動(fair),從夏末一直到秋初。

沒有小毛驢,無法騎著去趕集。趁著週日晴朗又舒爽的天氣,我帶著像機,不騎小毛驢,開著小Civic,看人家趕集。

更多照片的連結請見相簿,建議使用 Slideshow 投影片模式觀看。




相關文章:小鎮與夏日節慶:蚵仔節

Monday, July 14, 2008

沙雕

紐哈芬西南方小鎮 Milford 的 Walnut Beach,在盛夏七月的週末舉行沙雕比賽。網頁上說報名免費,入選有大獎。歡迎個人或團體拎著圓鍬水桶來參賽,或是帶著野餐海灘巾來觀賞。All ages are welcome. 老少咸宜喔。

比賽上午開始,我則是午後才抵達。那時作品大多已經完成,海灘上一片熱鬧繽紛。可以馬上欣賞成果,不必等候漸漸成型。

參賽者之中有高手狠角色,作品手工精緻而造型生動,創作人站在沙雕旁與觀眾侃侃而談,就像藝廊裡的藝術家闡述創作理念一樣。這邊一隊年輕人一面開玩笑一面與比基尼妹妹嬉鬧,卻不時對完成的作品灑灑水補補沙,不敢馬虎大意。另有不少闔家大小親子同樂的傑作:膨膨的靦腆小妹妹,守著三隻圓圓胖胖的泰迪熊;而兩隻可愛的睡臥貓咪與狗狗,則由兩個自家小主人陪伴著;還有一家人堆了個巨無霸堡壘護城河,歪歪扭扭實在不好看,但是全家大小跑進跑出、挖沙挑水,玩得興致高亢,歡喜就好。

跟著遊人,從這一頭走向那一頭,停停走走照照相,突然發覺海水吋吋進逼,直達先前還是沙地的腳下。原來已經開始漲潮了。離海近、距岸遠的作品漸漸被海水包圍。有個小男生側身躺在沙雕前,企圖用自己的肉身人牆擋潮水,為保全自己大半天的心血結晶而努力。

走上沙灘,再回頭望向海邊。才過沒多久,已有不少作品沒入水中,人們放棄搶救,早已開始玩起水來。而比賽時間也接近尾聲,潮汐的起落應該早在主辦單位的計畫之中。

潮起潮落伴同緣起緣落,來自大海的沙粒因人們巧思創作的機緣結合,有了短暫美麗豐富的生命,有著歡喜快樂的過程,就不必難捨於結局,是最終仍需還諸天地。

Monday, June 30, 2008

城堡裡的願望


Gillette Castle 高高站在康乃迪克河 (Connecticut River) 旁的山頭上,俯瞰著來往的渡輪船舶。

就跟其他北美洲的所謂「城堡」一樣,這原是有錢人模擬城堡模樣的自家豪宅,不似想像中歐洲古堡有著王公貴族血脈的傳統與浪漫。但這座 Gillette Castle 又跟別的「擬城堡」不大一樣,特殊之處在於主人翁獨特的品味。從庭園開始,內外牆壁都是石塊堆疊突出的怪石嶙峋,家具壁飾門窗也是斧鑿刀痕明顯的原木原色,加上各種怪異的動物造型擺飾,根本就不像是要重現歐式城堡的古典優雅,反而有著近代藝術要打破規則的突兀不協調。


城堡的建造者是二十世紀初的演員 William Gillette。他買下了這個濱河的山頭,建造城堡當作住宅。Gillette 喜愛動手設計,堡內大小事物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門把開關幾十個,每件機構樣式都不一樣;大廳裡鏡子的安置方位很特殊,以便他在臥房外窺探來人的行動;二樓圍欄高度的刻意降低,有突顯人身高大的舞台效果…,他甚至建造了一條私人鐵路,當年搭著迷你蒸氣火車繞過整個莊園,是娛樂賓客的利器。

鰥居無子的 Gillette,在遺囑中表達不希望他的心血結晶巧妙設計,最終淪落到無知無覺、無法體會其中精妙的人手中。於是這樣一個投注了個人巧思品味的城堡庭園,賣給了州政府,重整後闢建成州立公園,開放公眾參觀,有專人維護解說。在遊客領悟了機關設計的讚嘆聲中,也完成了 Gillette 遺願。


Gillette 有願,其他人也不例外。大廳旁的溫室綠房裡,有個微型小水池。不知怎麼回事,好像所有觀光地點的水池最後都自動變成許願池,池底躺著各色銅板。旁邊有個告示牌,展示了幾年來收集到的各國錢幣,這是來自三大洋五大洲、古往今來的願望哪。就在正中央,一枚蔣公正在微笑著。

不知道這個漂洋過海的新台幣十元,許下的是什麼樣的願望。

Saturday, June 07, 2008

賣旗人


紐哈芬海邊有個賣旗人,他的小貨車停在車流飛奔不止的州際公路 Interstate-95 的交流道出口附近。隔著馬路,另一邊就是開闊的濱海公園,五顏六色的各種旗幟特別突出,引人注目。

遠遠隔著馬路,我想捕捉襯著背後高速公路狂奔車流的各色旗幟飄揚。但初夏傍晚的陽光仍舊太強熾,這種光源這個角度照相很需要技巧,偏偏我的技巧很生疏,調整大半天,試了好幾張,都不讓人滿意。

賣旗人注意到我了,跑過馬路來,一臉敵意地叫住我,質問為什麼要照他。我告訴他,我覺得五彩旗子看起來很漂亮,應該很上鏡頭。一聽這樣,賣旗人立即擠出笑容來,連講ok,解釋說只是擔心某些人有什麼意見,會貼上網寫些壞話,找他麻煩。我告訴他我不會這麼做。

我好奇問他,你有每個國家的國旗嗎?他又笑了,跟我說沒錯,every country。我問說也包括台灣?他很得意點頭笑說,有,有台灣!

仔細看賣旗人掛出的旗幟,我可以理解他的警覺心為何而起。旗幟是符碼象徵,代表著某些意涵。他掛著各個國家各種團體的不同旗幟,就等於展示了不同的政治文化意識的潛在爭議,一面美國南北戰爭南方的旗幟,一面伊拉克的國旗,可能會觸動某些人的敏感神經。

賣旗人突然好像想到什麼事,問我說:告訴我,台灣是個基督教國家嗎?我說台灣有基督徒,但不算是基督教國家。他問說有多少比例的人口是基督徒。我實在不知道確切數字,告訴他:大概不到20%吧。他有點驚訝這麼少,想知道大部分人是什麼宗教。我說是佛教或道教。他繼續追問:那無神論者多不多?

“Atheist?” 我想確定有沒有聽錯這個字。

賣旗人怕我不明白,解釋說 atheist 不相信任何神祇,像共產黨就是。我告訴他,台灣是宗教自由的民主國家,不像今天的中國是由共產黨統治。但是台灣的民眾大都是中國大陸移民過來的,所以信奉傳統中國人的宗教,像是佛教與道教。台灣的無神論者應該很少。

講到這邊,賣旗人終於滿足了。笑著謝說這是很好的“sociological culture lesson”。至此我們互道再見。待他走遠,才想起來應該問他:為什麼會想在高速公路旁的海邊賣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