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闊葉木常是在春季換葉子,小葉欖仁如此,現在正換葉中;大片葉子的欖仁也是,再晚一點可見。當舊葉落盡,很快就萌芽吐新葉,轉眼間又是枝葉茂盛。
Monday, March 07, 2022
Monday, January 17, 2022
大自然的神奇
假日去了屏東車城,到海灘走走。正值退潮,沙岸上留下了高潮位的痕跡,是一帶灰色的浮石。撿起幾顆,丟到水上,確實會漂著。
大人小孩都感覺很神奇。小孩驚訝於不會沉的石頭,大人驚訝於在台灣,就能具體目睹日本火山活動的結果。
Tuesday, June 04, 2019
六月的那一天
那一年,我高二。從電視新聞裡看到廣場上讓人震驚的景象 。隔天下午,聽說可以全班集體請公假去聲援,於是臨時班 會決議,老師也同意。我們一起從南海路搭公車,去到國父 紀念館。抵達時已有各高中的學子,大家找個位置坐下。某 人正慷慨陳詞演說,激動莫名。其實我覺得有些荒謬:幾千 公里以外,有人的肉身被輾壓,而我們說是要支持他們,但 窩在這裡唱歌演講,能夠起什麼作用?其實心裡圖的,還不 就是合法翹課,附帶偷看坐在附近的綠衣白衣與黃衣黑裙們 。
隔年,另有一群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開出了一朵野百合。我正準備聯考,只是曾在搭公車時路過遠望。此後台灣快步走上另一條道路,很多事都不一樣了。
隔年,另有一群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開出了一朵野百合。我正準備聯考,只是曾在搭公車時路過遠望。此後台灣快步走上另一條道路,很多事都不一樣了。
這些年過去,大國變強國,而我們開始叫自己鬼島。
今天早上的校園,陽光亮麗。一面彩虹旗垂掛在日治時代建
紅樓,麗日,彩虹旗,黑冠麻鷺,這是日常的一天。我想,
Thursday, June 15, 2017
那段日子看過的電影
《紐約時報》日前刊出一篇文章,中文版也摘譯了。影評人選出了本世紀至今的心目中25部最佳電影。詳細片名與介紹的中譯版如下:
https://cn.nytstyle.com/culture/20170612/t12best25films/zh-hant/
我看過6部,上映時間集中在2000-2006年間。恰好都是念博士班時在美國看的。
這不意外,這片單是《紐約時報》的影評人挑選的,所以自然會與美國相關的經驗較易吻合;也很自然,人生一階段一階段推進,那年那時想什麼愛什麼做什麼,會有某些常模與體驗,而過去了走到另一片風景,也就不一樣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