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01, 2007

新聞啊新聞(一):腳尾米與驚世媳婦




最近在網路上有一部幾位香港僑生所拍攝的影片《腳尾米》,引發許多人的觀賞與討論。這幾位學生對於台灣電子媒體裡面的新聞題材與品質感到非常不滿意,他們提出了一個質疑:「這也算是新聞嗎?」於是,這幾位學生合作拍攝了這部紀錄片,問了台港兩地民眾對於新聞的看法,問了台灣的新聞系的老師與學生對於電視新聞的意見。不過影片最有爭議的地方,就是後半段學生做的「實驗」:他們設計捏造了兩段明顯是與公眾利益無關、荒謬瑣碎的假事件,然後散佈消息給電子媒體,看看這些新聞台如何處置。結果記者竟然就跑來採訪,明顯地沒有查證(因為是怪力亂神的消息,實際上不好查證),然後就在電視上播岀了。所播的內容也充滿錯誤。《腳尾米》完全曝露岀台灣的電視新聞素質是多麼低劣,讓人搖頭嘆氣。

《腳尾米》的新聞上了《蘋果日報》的頭條,引起大眾的注意。這些受騙上當的電子媒體面子掛不住,當然火力全開反制,抨擊學生的心術不正,行為有違倫理,但是卻不去檢討自己當初為何要去報導這種芝麻綠豆大的事情,而且是荒謬怪異,明顯有違常理的「新聞」?如果不理睬不播不報,不就根本沒事了?

死去的愛狗回魂看主人,網路拍賣買運氣──「這也算是新聞嗎?」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吧。

就如同所有台灣的新聞大小事,事件在網上吵了幾天就漸漸平靜下來。然後就是全國大大小小電子平面媒體,充斥著「驚世媳婦」的新聞。上網看電子報,頭條竟然是這個──陳幸妤罵公公趙玉柱──這關我們一般民眾什麼事啊?

「這也算是新聞嗎?」我又想起了那幾位僑生的質問。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台灣原本沒有狗仔文化,從何時開始狗仔文化在台灣盛行。姑且不論影劇是不是新聞,狗仔手法所製作的新聞,我也有很大的疑問,這又是從那邊帶過來的?

纖毛蟲 said...

匿名的朋友:

謝謝你的留言.坦白說,媒體社會等文化現象真不是我的所學專長,所以我只能憑著一己的偏見發表個人感想.

台灣的狗仔文化從哪裡來的?翡翠雜誌,美華報導,時報週刊都是歷史悠久,不過我想,大家還是覺得香港黎智英的壹傳媒集團來到台灣,才讓台灣的狗仔文化整個興盛流行起來.那香港跟當初港英統治,殖民母國的八卦小道雜誌盛行有無關係?或許吧.

我看過一句話,出處我已經忘了.這句話說:「庸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全面庸俗」.我相當同意這句話.哪個國家沒有小報雜誌,沒有"paparazzi"?滿足常民的好奇心與新鮮感,無聊解解悶,這種東西就跟情色產業一樣,必定有市場,一定會存在.(所以璩美鳳光碟片兼具兩者性質,當初是如何「風靡」世界華人圈?)但是英國小報盛行,卻還是有泰晤士報;美國大都市街頭書報攤的八卦雜誌也不少,但是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總能維持一定的風格與標準.台灣呢?號稱「質報」的中時變怎樣?聯合報又變怎樣?更不用說電子媒體了.

庸俗不可怕,開放多元化的社會本來就應該有各式各樣的聲音與觀點,迎合不同的需求;但可怕的是全面庸俗,當整個社會都變成只有一種不甚光明的爛品味,毫無差等來餵養大眾,就陷入集體瘋狂墮落的地步了.

不過狗仔文化是指什麼?是用盡辦法去暗自窺探公眾人物的隱私,小題大作?是介入干擾,去挑動導演事端?還是無中生有,編造事實?我覺得其中仍有不同,要更細緻地去耙理.台灣的媒體亂象似乎不能光用「狗仔文化盛行」一詞就能一言蔽之.這題目可以寫論文去探討,我就不要班門弄斧了.

Anonymous said...

纖台長那句話真是擲地有聲

其實所謂的經典也都曾是大眾文化,甚至於流於譁眾取寵者也不少。新聞想要爭取收視率也無可厚非,但是報錯新聞卻不肯道歉,或是內容偏頗卻又自諭公正,那就失去守門員的功用,那大可不看也罷。只是每次經過PORTAL WEBSITE,看到這種搭载的新聞,還是會忍不住受影響‧‧‧

Jessie said...

纖台長那句話真是擲地有聲 <-- 同意。

腳尾米暴露出媒體界很多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恐怕在於不會反省,總是先推諉到別人身上。自己處理新聞這麼粗糙,反而怪學生捏造事實?這稍微查證一下就可以知道的啊,又不是多麼困難的線索,況且怪力亂神的事情本來就有很大爭議最好不要報導,這也能夠怪到學生身上?不知道是什麼心態。自卑導致的自大?偏要享受虛偽的掌聲,宰制的快感?真悲哀。

纖毛蟲 said...

台灣的弱智媒體專門鬧笑話,要找「專家」來諮詢,也只會找一些不學無術的人來問.玩過瀝青鴨的新聞台這幾天又來這一套,這次變成猴子臉的故事--

詳情請看阿簡與阿梅老師賢伉儷的文章:
抗議!竹子裡本來就有猴子臉!!

快來看,白癡報導+盜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