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圖書館裡吃吃喝喝

上週是本學期的溫書假(study period),這個星期期末考試正式登場,然後學期就結束了。對美國的大學生來說,期末考是件大事,不僅佔分比例重,而且很多科目的考試範圍都是”comprehensive”,把整個學期的授課內容從頭考到尾。平日圖書館內的用功學生雖還不至於稀疏參差,到了期末考前幾週卻幾乎是人山人海,晚去了就搶不到位子。臨時抱佛腳才來拚命,舉世皆然。

既然短時間內要生吞猛啃大批教材到肚裡去,心情之沉重、壓力之龐大是能想見的。聽說某些菁英薈萃的名校就有奇特的傳統,通常都在期末考前的那個週末舉辦,讓學生們有機會(或是找藉口)紓解緊張與壓力,比方說在冰天雪地裡裸奔之類的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我們這個小學校的聲譽不能跟長春藤名校相比,就算學生們做出什麼讓人眼界大開、離經叛道的行為,恐怕不會被認為是年輕菁英份子的大膽反叛精神,而比較像東施效顰,所以期末考前學校一如日常,安靜單調而乏味──除了圖書館內擠滿人。

既然大家都聚集於此徹夜苦讀,學校的圖書館也有一項貼心的傳統活動,就是在期末考前的週日夜晚舉辦Study break,招待學生。晚上十點過後,工讀生與圖書館員就開始在櫃檯前把小桌子擺好,舖上桌巾,擺滿餅乾、糖果、汽水、果汁、礦泉水、零嘴、薯片、巧克力…,還有小牛皮紙袋供應,方便學生取用盛裝。十點半時間一到,苦讀的人們紛紛暫停,往入口樓層移動,還安排學生團體前來演唱耶誕歌曲與演奏樂器。一時之間,整個圖書館裡的人都在吃吃喝喝說說唱唱,好不快活。

光明正大在圖書館內吃東西,這可是我以前在台灣時所想像不到的。所以當我發現我們學校圖書館並沒有不能攜帶食物入內的禁令時,實在有些驚訝。其實不必等到期末考前的小派對,平時看著小組討論區內的學生們一邊討論功課一邊分食披薩,或是書庫閱讀區裡的人小口啜著咖啡翻閱期刊,口腹與心智可以同時飽足,就覺得這樣的管理政策實在很符合人性。或許美國人吃的東西大多沒有多少強烈油香氣味,也沒有湯湯水水黏黏膩膩的容器包裝,即使可以飲食,圖書館內還是一樣清爽乾淨,有書的味道,所以他們不必嚴令禁止。換做在台灣,我大概無法忍受自己在看書時,隔壁的吃臭豆腐或是香雞排的那種誘惑與虐待了。

雖然我已經不必修課不必考試好幾年了,期末的瘋狂緊張與我無關,這回跑去圖書館裡寫論文,卻正好遇上study break。年紀一大把的老學生,混在小弟弟小妹妹們中拿食物吃餅乾喝飲料,還真有一點不好意思。於是隨便拿了幾樣,趕緊回座位去,在吃下肚前用手機把戰利品拍下來,留做紀念。

Monday, November 21, 2005

15號公路

New York Route 15是一條長長的公路。它北起羅城的市中央,往南一直到生產玻璃瓷器聞名的康寧(Corning)一帶,進入賓州成為US Route 15,繼續往南行。公路這麼長,跟羅城多數學生有所交集的只有從城內到市郊,短短一段。但短短的幾哩路,卻正是生活瑣細交錯起始的一段。

坐落這小段路兩側的有麥當勞、溫蒂、Burger King與Arby’s的漢堡,有KFC炸雞,有Papa John’s以及達美樂pizza,還有Subway三明治。鄰近的從宿舍區步行可至,最遠的也僅車行數分鐘即達。多少無暇、無心思或無材料的用餐時刻,15號公路提供了不滿意但只好接受的應急措施。

吃膩了速食,要上街買菜準備做飯?連鎖超市Wegmans與Wal-Mart、量販型的BJ’s與Sam’s Club都在城南一帶,不論是想小量採買還是大包採購,15號公路正是往返溝通的便捷要道。

填滿肚腸的空虛要15號公路,要解慰脾胃的鄉愁還是得有它。廣東移民所開設的西湖製麵廠歷史悠久,賣起生鮮雜貨後大概比自己做麵條生意好;晚進興起的光盛小超市就在校區附近,自幼移民美國的台灣姑娘嫁了大陸郎當老闆娘,招呼各方客人都很親切。來去兩家中國雜貨店,也得藉由15號公路。

15號公路上有星巴克咖啡,Dunkin' Donuts甜甜圈,Brugger’s Bagel。人們駐足買咖啡買甜食吃早餐。

15號公路旁有廉價的二輪電影院Movie 10,一張電影票只要美金五角到兩塊錢,幫助人們照料好荷包。

15號公路旁有不打烊的diner,有提供深夜開胃菜半價優惠的sport bar,是經濟實惠又具美式風味的聚會場所。每個來此地的學生大概沒有人不在這裡吃過Buffalo wing吧

感恩節到來,我們走在清晨夜暗將明的15號公路上,趕早去感受特價搶購的氣氛;雪融冰褪天氣回暖了,路邊賣冰淇淋的當地店家Abbott’s frozen custard前開始出現或長或短的隊伍,少見間斷。人們坐在小店前的長椅上,一邊舔著冰淇淋,一邊看15號公路的車輛奔馳。

其實早溯自新生剛至,就開始隨著舊生在15號公路上來回跑幾趟,往來Wal-Mart與Marketplace Mall的各家零售店,一點一滴把空盪新居填入雜貨家具電器。想買車了,各家車輛經銷商正聚集在這條公路上,南郊路旁兩邊是一家接一家,不管看上的是新車舊車日本車美國車韓國車歐洲車,上路試車時正是跑在15號公路上。

然後我們走15號公路去到鄰近的mall逛街。我們走15號公路進城來到downtown。

我們用15號公路為基準線,慢慢擴張範圍,認識與探索這個城市,直到開始不必樣樣都光倚賴15號公路。

我們知道別處稍遠有更大的shopping mall,別處有更好更新奇更美味的餐廳,別處有貨色更多樣更齊全的韓國超市。我們知道進城還有另外的路徑,不必都走15號公路。除了15號,我們也走上252號、31號、104號,甚至Interstate 390、490與590。每一條路通往不一樣的終點,每個街角有不同的景緻,每個人看到不一樣的城市,經歷不一樣的事。

從15號公路為起點,羅城的生活,就這樣,向四方展開,每個人不一樣。

Monday, November 07, 2005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每次走進秋天滿地黃葉的樹林,就會讓我想起這首詩。路徑在林子裡岔了開來,不知會通往哪裡,但我們卻只能挑一條走。上路之後有不同的風景,而或許不會有機會試另一條了。要挑哪條路呢?

詩人說:我挑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走,一切的一切因而不同。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多年之後,如果他能回到從前,還會不會再選同一條路?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一年容易又一年,轉眼間夏季早已遠去,又到金黃橙紅的秋季。秋天到了,樺樹楓樹橡樹開始掉葉子。風一吹,滿地紅葉黃葉飄呀飄。

落葉落得最可怕最絕情的是我屋前的那兩棵樹。雖說在茂葉滿冠的夏天也會落葉,但從某一次開始,枯葉開始落下得比平常多,徵候乍現後,葉片的戀棧不會久。終於時候到了,某一天葉片頻繁地一片一片掉落,掉落,掉落,掉落...

一直落一直落...

不停地落。

一分一秒不間斷。

在沒有親眼見過之前,從不曾想像過落葉會這般果斷堅定,毅然決然,毫不留情,看了都會心疼。

教科書上說低溫與逆境會讓落葉木產生一種稱為離素的植物激素。離素是促使落葉的化學因子,可以減緩植物的生長,有利於休眠,以幫助植物應付不利的環境。葉子落盡,可以減少樹體水分的散失;狠心分離,這是在晝短夜長低溫生長遲緩的溫帶秋冬生活不得不然的痛苦抉擇。

長痛不如短痛,葉與枝分離是無奈卻也必須的決斷。當孤樹空枝迎霜雪時,藏在堅硬厚皮裡的或許有著枝葉無法攜手共患難的深隱遺憾。

葉子通通掉光,又長又冷的寒冬就要來了。

(原文完成於 Monday, November 3rd, 2003)